在 “史上最严禁酒令” 全面限制公务饮酒的背景下,酱香型白酒行业需通过多维度战略调整实现突围。结合政策导向、市场趋势及行业实践,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构建破局路径:
一、精准市场分层,重构消费场景
大众市场下沉
禁酒令导致政务消费萎缩,但大众市场呈现结构性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5 年 1-6 月白酒市场动销最好的价格带为 100-500 元,怀庄酒通过推出高性价比产品(如 5 年基酒 + 15 年老酒勾调的超级单品)成功抢占家庭、婚宴等场景。茅台、习酒等头部品牌也通过王子酒、圆习酒等系列酒下沉市场,以 “规格调价格” 策略覆盖不同消费层级。企业需优化产品矩阵,例如开发 100-300 元价格带的口粮酒,强化 “质价比” 标签。
高端市场价值再造
针对商务、收藏等场景,需强化酱酒的文化属性与稀缺性。茅台通过 “茅台之夜”“文化节” 等活动,将产品与东方美学、历史传承绑定,在海外市场塑造 “中国名片” 形象。同时,限量款、年份酒(如 30 年陈酿)可通过拍卖、品鉴会等形式维持高端溢价,规避政策对批量采购的限制。
年轻市场精准触达
Z 世代对健康、社交属性的需求显著,酱酒需打破 “传统、厚重” 的刻板印象。泛奢品牌通过 “微分子陈化技术” 降低酒体刺激性,结合黑金现代包装吸引年轻人;茅台则通过元宇宙平台 “巽风”、抖音挑战赛等数字化营销,将品牌与潮流文化结合。此外,开发低度酒(如国台 39 度适宜酒)和小规格产品(50ml-375ml),适配 “微醺” 场景。
二、渠道革新:从依赖线下到全域融合
线上渠道规范化运营
茅台酱香酒通过授权电商店铺名单(覆盖京东、抖音等 7 大平台)打击假冒,2025 年单个旗舰店合同计划金额达 1 亿元。企业需加强线上品控,例如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,同时利用直播电商、私域社群(如微信小程序)直接触达消费者,减少中间环节成本。
新零售体验升级
茅台 “茅台酱香,万家共享” 体验店、怀庄 “湖底恒温窖藏” 展示区等模式,将品鉴、文化体验与销售结合。可进一步探索 “酒旅融合”,如仁怀产区推出的 “走进茅台” 工业旅游,吸引消费者实地体验酿造工艺,增强品牌粘性。
国际化渠道布局
仁怀产区通过 “黔酒出海” 行动,在东南亚、欧洲举办品鉴会和文化交流活动,2024 年外贸出口额达 52.36 亿元。企业可借鉴茅台与三得利、帝亚吉欧的合作模式,联合海外经销商推广产品,同时针对国际口味改良酒体(如酱香威士忌),并通过国际认证(如欧盟标准)提升信任度。
三、技术赋能:品质升级与健康化转型
智能酿造提升稳定性
国台酒构建 “12987 工艺 + 30 道工序 + 1508 项指标” 的智能酿造体系,实现基酒批次一致性。企业需加大数字化投入,例如引入 AI 控温、机器人上甑等技术,降低人工误差,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反馈,快速迭代产品。
健康化产品创新
以岭健康推出的络参酒将人参、葛根等 7 味药食同源本草融入酒体,定位 “健康商务用酒”;上海霍茅则通过石斛萃取技术打造 “药食同源” 概念。此类产品需强化科学背书,例如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,证明其护肝、抗氧化等功效,同时避免夸大宣传。
低度化与风味改良
针对山东等低度酒偏好市场,国台 39 度适宜酒、汾阳王 42 度清香酒通过工艺调整实现 “低而不淡”。企业可开发 “柔和酱香”“淡雅酱香” 等子品类,同时探索果味、花香等创新风味,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四、文化赋能:从卖产品到造 IP
产区文化 IP 打造
仁怀市通过 “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” 认证,联合 40 家酒企以 “产区品牌 + 企业品牌” 模式参与国际展会。企业可强化 “茅台镇”“赤水河” 等地理标志,例如推出 “赤水河畔” 系列酒,结合微电影、纪录片讲述产区故事。
跨界文化合作
五星酒业的 “美酒献华夏” 活动融合非遗体验、诗词品鉴,将酱酒与传统文化绑定;嬴氏酒则以秦朝文化为主题,通过 “玄鸟图腾” 包装和教育圈层品鉴会传递品牌价值观。此类合作需避免生硬嫁接,应选择与品牌调性契合的 IP(如故宫文创、武侠 IP),并设计限量款产品。
消费者文化共创
茅台 “巽风” 平台让用户参与虚拟酿酒、数字藏品创作,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文化体验。企业可发起 “我的酱香故事” 征集、酿酒工艺 DIY 等活动,增强消费者归属感。
五、政策适配与合规管理
例外场景精准捕捉
禁酒令允许外事、招商引资活动报备后饮酒。企业可开发 “商务定制酒”,例如印刻企业 LOGO、合作纪念标识,通过政府招商部门推荐进入特定场景。同时,需建立严格的合规审查机制,避免违规风险。
税收与成本优化
关注地方政府对白酒产业的扶持政策,例如仁怀市对通过欧盟认证的酒企给予出口补贴。企业可通过集中采购、酒糟资源化利用(如茅台循环产投公司的沼气发电项目)降低生产成本,同时申请绿色税收优惠。
六、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
环保实践提升品牌形象
大福酒业通过 “四改一建设” 将单日用水量从 14 吨降至 1 吨;茅台循环产投公司年处理 30 万吨酒糟,生产有机肥、饲料等产品,减少碳排放 1.5 万吨。企业需公开环保数据,例如通过 ISO 14001 认证,并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包装(如可降解材料)。
公益项目情感联结
茅台王子酒 “明亮少年” 项目累计捐赠近 1 亿元,支持留守儿童教育;怀庄酒通过扶贫项目帮扶当地农户种植红缨子高粱。此类活动需长期坚持,并通过媒体传播放大影响力,例如联合央视拍摄公益纪录片。
七、行业协同与风险抵御
头部企业引领标准
茅台、郎酒等头部企业需推动酱香酒国家标准升级,例如将 “坤沙工艺”“陶坛窖藏” 等写入规范,抬高行业门槛。同时,联合抵制低价劣质产品,维护品类声誉。
中小品牌差异化生存
中小酒企可聚焦细分市场,例如夜郎古酒业通过 “酒旅融合” 年销售额破 2 亿元;酣客君丰以 “极客文化” 吸引发烧友,通过社群营销实现高复购。需避免与头部品牌正面竞争,转而在工艺(如 “湖底恒温窖藏”)、文化(如地方非遗)等方面建立独特性。
结语
禁酒令下,酱香型白酒的突围之道在于 “守正出奇”:守工艺之正,坚持传统酿造的品质根基;出创新之奇,通过市场分层、渠道革新、文化赋能等多维突破,将政策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。未来,行业将加速向头部集中,唯有兼具品质定力与创新活力的企业,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。
评论(0)